【孫樹坤・木又寸】「木又寸」!?這是簡體字中的「樹」字,這種寫法早出自唐朝醉僧懷素之手,字形既生動活潑又包含了樹的本質,而且還有點「寸」。我的名字當中便有一個樹字,我的專欄便以它為名。我有二十多年攝影記者的工作經驗,2006年退下火線,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碩士課程兼職教新聞攝影,和在香港科技大學兼職教攝影創作,另外我是香港國際攝影節的執委,和一個魚菜共生(Aquaponics)農場的場主,因此,這個專欄會以攝影和魚菜共生作為主打。歡迎聯絡:[email protected]
從兩張圖片反思我們的命運,樓價已演變成「只有更高沒有最高」...
DIY做個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,是認識魚菜共生原理最有效的方法...
新聞攝影工作者最謙卑本份是將觀眾帶到新聞現場,讓他們感同身受...
「養魚不用換水,種菜不用施肥」近乎神話耕種技術是「魚菜共生」...
一張動人的照片,它的視覺說服力令讀者難以招架...
透過魚菜共生社區農場達致「活老在社區」,是被驗證的雙贏方案...
「不懂看,怎會拍」。學習攝影要先學會如何「正確」地觀看照片...
「魚菜共生」對香港人來說是新鮮課題,其實它在馬雅文化已見蹤影...
很多人對攝影不求甚解,空洞乏味照片充斥網絡,真是一場視覺災難...
已載入全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