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撰文/攝影:Cheng Wai Hok,Kyodo News (HK) Photo-journalist】
相傳黃大仙有求必應,每年農曆年三十,搶頭注香的信眾非常多,到黃大仙祠搶頭注香的傳統至今九十九年。
2019年11月(理大圍城後)的區議會選舉,黃大仙區的當選者全為民主派,因為「黃」到發金,被戲稱為「 金大仙」。
黃大仙以公共屋邨為主,是一個人口老化的舊區。廢老支持政府,廢青要求改變。政見的兩極化可見於街上的反修例文宣都被抹去,反之貶稱示威者為「甲甴」一詞卻可以一直留在牆上。


這令他想起英國作家喬治・歐威爾的小説《一九八四》 裏英社黨的一句口號:無知即力量。當人民在信息不對稱這種無知的情境下,政權便可完全控制人民的思想和社會的輿論力量。
在黃大仙區長大,生性內向的他一直努力讀書,終能考上大學。
我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,缺乏機會拓闊眼界及探索世界。我非常同情跟我同船的香港年輕人,每個人都應該有同樣的成功機會,有平等的渠道去發聲。

2019年的反送中修例運動所帶來的衝擊,跟很多大學生一樣,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。
我對警暴的不公義及不問責非常憤怒,這是我第一次認知到有些人是可以凌駕法律,我感到這處我看作是家的地方已經破碎了。
破碎了的,還有他的未來。原本他計劃大學畢業後到外國再進修,從未遠遊的他渴望體驗異地文化。取而代之的是等候審訊這漫長又煎熬的日子,和可能隨之而來的牢獄生活。
被控暴動罪已經兩年,有些朋友說這場運動已經完結。我不認同,這埸運動永遠改變了我的人生,及塑造了我的未來。我可以想像得到,每個深深地捲入這場運動的人也跟我是一樣的。

就算有一天這片地方連「自由」一詞也成為禁語,就算今年第一百年搶頭注香的傳統因「疫情」被取消, 他仍然願意相信這一切還未結束,因為有求終必有應。
聯絡作者:[email protected]